建立歐洲政治共同體,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更廣泛的歐盟,自然就附合法國的預期,也將極大提高法國的地位和影響力。如果不能建立更廣泛的歐盟,也可以拉上一些國家建立法國自己的小圈子。反正歐盟已經踏上了沒落之路,反正東歐的一些國家選擇了親美,分裂或掏空歐盟對法國也沒有多大的損失。重要的是組建自己的小圈子。不能讓美國完全控制。
邀請英國烏克蘭等歐盟外國家加入共同體,實際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。馬克龍應當知道,這些國家能否加入政治共同體,實際上還得看美國人愿意與否,建立更廣泛的歐盟,只是一個借口,或者說是掩蓋馬克蘭要在歐洲打造自己小圈子的目的。
而一旦真的能夠獲得更多國家特別是待加入歐盟的國家的支持,以政治共同體取代半死不活的歐盟,或者說能夠借尸還魂,也不失為一步好棋。
如果歐盟內部無法統一,那么這個經濟一體化歐洲就是對法國等發達國家的一個拖累。而政治一體化,則可以減少經濟上的拖累。重要的是,歐盟的決策機制太過于慵懶,要改革也不可能。所以,歐盟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,用政治共同體代替也是一種選擇。
如果歐盟難以獨立自主和獨立成極,那么法國就要樹立獨立自主和獨立成極的戰略思維。
盡管美國還強硬的表態要永久獨霸世界,可實際上世界變革在明顯加速。重要的是世界變革不會以美國的意志為轉移。美國永久性獨霸不可持續,建立多極世界格局就是一種必然。而作為五常和五核大國之一的法國,則就擁有了獨立成極的先天優勢。推動歐洲的政治共同體,實際上就是為了建立獨立的政治小圈子。
馬克龍從提出建立歐洲政治共同體,到召開組建大會,用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,時間上顯得有些倉促,是不大可能成氣候的。也正因為是倉促上陣,一方面表明馬克龍心急,另一方面也說明馬克龍可能是想借此向外傳遞自己的強烈信號,或要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。
彰顯法國的獨立自主和不作美國附庸的強烈信號。既是對美,也是向歐盟和世界的宣示,如果拜登硬要打歐盟的主意,馬克龍就不惜掏空歐盟分裂西方。
北約與G7,實際上由美國控制,而目前美國又欲加強對歐盟的控制。如果不做點什么,或任由拜登的控制戰略自由發展,到最后法國會更孤立。所以,此時就提出建立歐洲政治共同體,就是先下手為強。
2022-10-10 10:16:48
2022-10-09 15:11:44
2022-10-09 09:51:59
2022-10-08 15:02:17
2022-10-08 09:54: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