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acronym id="kzfeb"></acronym>
    1. <ol id="kzfeb"></ol>

        首頁 > 軍事觀察 > 正文

        石油美元翻船,關鍵攪局者借力打力,撅翻美霸

        隨著俄烏戰爭爆發,俄羅斯與美歐徹底翻臉,國際原油市場產生了一個新名詞:“歐佩克+”。

        2012年,國內互聯網博覽會出現了“互聯網+”的概念,“互聯網+”作為新經濟形態一度流行了幾年。

        如今,又出來了新名詞:“歐佩克+”。聯想到最近國內炒作的“人民經濟”新概念,我們會發現信息時代媒體創造新名詞的水平與日俱增。

        “歐佩克+”是什么鬼呢?那得先從歐佩克說起。

       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,歐佩克這個詞,從小聽到大,已經幾十年了。

        歐佩克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英文首字母的漢語音譯(OPEC,中文簡稱為“歐佩克”),1960年9月14日,由伊朗、沙特、伊拉克、科威特與委內瑞拉等5個石油生產國聯合發起,1962年11月6日,歐佩克在聯合國進行了注冊,正式成為一個國際性組織。

        目前為止,歐佩克的13個成員國包括:沙特阿拉伯、伊朗、伊拉克、科威特、委內瑞拉、阿爾及利亞、安哥拉、剛果、赤道幾內亞、加蓬、利比亞、尼日利亞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。這個組織不容小覷,控制著大約全球2/3的石油儲備量,40%的石油產量以及50%的石油出口量。

        當然,還有一些石油出口國并沒有加入歐佩克組織。為了共同的利益,2016年底,歐佩克組織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如俄羅斯、墨西哥等達成了一致行動的協議。2017年1月,雙方建立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部長級聯合監督委員會,這個聯合機制被命名為“歐佩克+”。

        準確定義“歐佩克+”,就是世界絕大部分石油出口國的聯盟組織!

        我們可以將“歐佩克+”理解為最有權利控制世界原油價格的國際組織。

        這個組織在合作形式上比歐佩克松散一些,但趨勢一定是逐漸加深。

        大家都在看

        a片免费网站观看
      1. <acronym id="kzfeb"></acronym>
        1. <ol id="kzfeb"></ol>